跳到主要內容

飛蚊症吃什麼?輕忽飛蚊症恐藏大危機!




作者 陳韵臻醫師 

22歲的黃小姐,近視約300度,平時就可看見一些透明的懸浮物,尤其是抬頭看天空或是凝視白色牆壁時更明顯,但因為她從小就有這些症狀,因此也不以為意。

但從上週開始,她發現右眼的懸浮物越來越多,且這週開始在視野中出現閃電閃光、有時看東西好像有個窗簾蓋住,不管眼球怎麼轉動都還是看不清楚

經眼科檢查後發現,右眼患有飛蚊症併發視網膜剝離,需要立即住院接受手術治療!


飛蚊症是什麼?


飛蚊症是眼球玻璃體內的懸浮物,投射在視網膜上,被我們所見。

大多是因玻璃體退化所造成,和年紀增長、近視有關。(完整近視介紹在這裡)


飛蚊症症狀


  • 飛蚊症大部份不會影響視力,但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 眼球玻璃體內的懸浮物,可以有各種形狀,點、線、圓圈、片狀都有可能,而且在強光、白紙、白牆、藍天下,飛蚊症會更明顯。
  • 懸浮物會隨著眼球轉動而動,尤其想看清楚它們時,往往會飛走。
  • 部分懸浮物會淡化或消失,但大多持續存在。
  • 當它飄離視網膜較遠時,會變得較不容易看到。
  • 時間久了,大腦習慣後,我們也較不會去注意到。


飛蚊症原因




  • 玻璃體退化:最常見的成因,和年紀增長、近視、眼手術、眼外傷有關(完整近視介紹在這裡)
  • 視網膜裂孔
  • 視網膜剝離
  • 眼內發炎,感染或自體免疫造成
  • 眼內出血,原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眼外傷
  • 眼腫瘤


玻璃體退化


玻璃體是眼睛內的凝膠狀物,可幫助保持眼睛的形狀、滋養眼睛。健康的玻璃體凝膠會充滿整個眼球。隨著年紀增長,玻璃體開始退化,並與視網膜分離。

玻璃體退化產生的懸浮物,投射在視網膜上的陰影被我們所見,稱之為飛蚊症

分離時,玻璃體纖維和視網膜產生了拉扯,因此會在視野中出現閃電或閃光


玻璃體退化的原因

  • 年齡增長:最常見原因,尤其年齡超過50歲,但年輕人也可以有玻璃體退化。
  • 眼手術(例如白內障手術)
  • 近視(完整近視介紹在這裡)
  • 眼外傷


玻璃體退化可分成

  • 單純的玻璃體退化:大多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 合併發生視網膜問題:若退化分離的過程中,玻璃體纖維把視網膜拉出一個破洞,會造成視網膜裂孔,不及時處理可變成視網膜剝離,進而嚴重影響視力。


如何判斷飛蚊症原因?


造成飛蚊症的原因,無法以自主症狀來判斷,而且症狀跟疾病嚴重程度不成正比!

確切診斷原因,需要做完整的視網膜檢查,像是散瞳檢查眼底免散瞳超廣角眼底攝影。部分的患者病況較複雜,甚至需使用到同調斷層掃描超音波掃瞄等等,才可進一步確認。


誰需要做完整的視網膜檢查?


  • 已有飛蚊症者:每半年至1年做散瞳的視網膜檢查。平時需遮一眼,定期在同一面白牆作自我檢測。但若有以下任一症狀:飛蚊變多變大、位置改變、合併閃電閃光、視力突然下降、有灰影遮住視線、眼科手術或眼外傷後的飛蚊症、眼睛疼痛須立即就醫!
  • 無飛蚊症者:建議每1-2年定期做散瞳的視網膜檢查。
  • 若有高度近視、重度用眼、眼睛外傷或手術、40歲以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更需要加強定期檢查。


飛蚊症保養




  • 用眼習慣:用眼時保持光線柔和,避開過亮的背景,可減少注意到飛蚊症。上下左右緩慢的轉動眼睛,讓懸浮物移開,可暫時緩解症狀。 
  • 避免的活動:避免眼部撞擊、過度的眼球運動、搖晃頭部、劇烈運動,例如高空彈跳、雲霄飛車等活動。
  • 自我檢測:平時遮一眼,定期在同一面白牆作自我檢測,若有以下任一症狀:飛蚊變多變大、位置改變、合併閃電閃光、視力突然下降、有灰影遮住視線、眼科手術或眼外傷後的飛蚊症、眼睛疼痛須立即就醫!
  • 眼科檢查:定期至眼科做完整視網膜檢查
  • 飛蚊症吃什麼?飛蚊症吃葉黃素有用嗎?目並無研究顯示有效治療飛蚊症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建議均衡飲食為主。葉黃素目前主要是預防黃斑部病變惡化,對於飛蚊症並無顯著效果。


        飛蚊症的治療


        飛蚊症的治療,會依其成因,而有不同的治療。以下為較常見的成因與治療方式。

        單純玻璃體退化,視網膜沒有問題:


        • 大多不須治療,學習與之和平共處。
        • 急性期可能持續產生新的併發症,因此診斷後1週至3個月內,仍需密切回診追蹤,若穩定後則3-6個月定期回診。
        • 目前並無足夠研究的證據顯示,有任何眼藥水或是飲食可改善。
        • 嚴重影響視力可考慮雷射或手術,但需注意術後相關併發症如視網膜拉扯、白內障等。
        • 眼內注射溶解酶,效果目前持續研究中。


        玻璃體退化,併發視網膜裂孔或剝離


        • 若檢查出視網膜裂孔應接受雷射治療,防止惡化成視網膜剝離,
        • 若出現視網膜剝離則多需住院接受手術治療。


        貼心提醒


        單純的玻璃體退化並不可怕,但若合併視網膜裂孔,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剝離,視力喪失不可逆,因此早期預防是很重要的!

        因此若有飛蚊症,皆需做完整的視網膜檢查,才可找出原因,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完整的視網膜檢查,包括免散瞳超廣角眼底攝影或是散瞳眼底檢查

        若準備做散瞳眼底檢查,就醫時建議攜帶墨鏡及帽子,最好能有親友陪同。檢查後不宜騎機車或開車。散瞳後會有看近模糊、畏光的情形,約4到8小時後會逐漸恢復。若曾有眼壓高或眼睛正在發炎者,須經評估後再進行散瞳檢查。

        參考資料

        1. Eye Floaters: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 - WebMD
        2. Uptodate 2019 Retinal detachment
        3. AAO 2017 retina section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體血清是乾眼症的救星?跟PRP有什麼不同?

        缺油型乾眼症(蒸發型乾眼症)

        缺水型乾眼症

        作者  陳韵臻醫師   缺水乾眼症患者經過一整天的用眼後,通常到 晚上症狀最嚴重 ,大多與 年紀或自體免疫疾病 有關。 檢查需要 多項綜合評估 後,才能診斷並分級,針對不同分級做適當的治療。治療主要是 增加補充淚水、降低淚液揮發、改善淚液成分、降低眼表發炎。 缺水型乾眼症原因 因為 製造水的淚腺被破壞 ,造成淚水減少。造成的原因可再細分成 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 :原因不明 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 : 10%缺水型乾眼症病患是 自體免疫疾病 引發淚腺發炎之「 乾躁症 」  減少角膜敏感度如糖尿病、長期戴隱形眼鏡、角膜手術、 近視雷射  先天性無淚腺  年紀老化淚腺功能下降、淚腺外傷感染、自律神經失調  長期點某些眼藥水 (某些青光眼藥物)  口服藥物 (高血壓藥、安眠鎮定劑等) 缺水型乾眼症檢查 病患問卷調查 :乾眼程度問卷評估。不同格式的問卷例如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  、   Impact of Dry Eye on Everyday Life (IDEEL) 、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25 (NEI-VFQ25) 、 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 Questionnaire (SPEED) 。 病史調查 :目前使用藥物、隱形眼鏡、過敏性結膜炎、眼睛手術史、是否有過顏面神經或三叉神經麻痺、是否得過其他眼疾 (疱疹) 、皮膚疾病 (酒糟、乾癬、異位性皮膚) 、抽菸或二手菸、停經、洗臉方式、全身性疾病 (風濕免疫病、淋巴癌、糖尿病、帕金森氏症) 、眼睛是否受過傷 (外傷、化學性灼傷等) 、長期病毒感染 (病毒肝炎、愛滋病) 、口乾、口腔潰瘍、關節炎。 整體外觀 :皮膚狀況 (酒糟、脂漏性) 、眼皮 (位置、是否閉合完全、眨眼次數) 、淚腺 (是否腫大)、 眼球 (凸眼) 、腦神經功能 (三叉神經、顏面神經) 、手 (是否有風濕關結病變、雷諾氏症候群) 。 病患眨眼速度、次數 :正常眨眼次數每分鐘約 15-20次 ,